藍眼睛不等於浪漫 (2) 德國、台灣文化差異

一開始跟老爹交往時,我常常驚訝於東西兩方不同的習慣;很多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,在他眼裡可能卻不是那一回事

1. 社交軟體使用習慣,你有 Facebook 嗎?
剛認識新朋友,可能會想藉由手機 APP 軟體、社群網站來認識一下對方,於是我加了老爹的 Facebook 好友,但我發現老爹幾乎不用 Facebook!!他的首頁上貼文數少之又少,追問老爹之後,才知道是因為 Facebook 洩漏太多個資了

德國人本身不喜歡過量曝光自己的資訊像是 Facebook 裡面填寫曾經就讀的學校、在哪裡上班,他們不喜歡這些資訊曝光在網路上。
相對台灣人就比較持開放的態度,我反而覺得能看到朋友的更新近況很棒呢
但其實還是很多德國人很愛使用 Instagram 等社群網站分享近況,每個世代習慣都有點不一樣的~~

2. 飲食習慣
帶老爹回台灣跟家人見面時,呸媽就很緊張地問:那那那….德國人吃什麼,晚餐要準備什麼?
台灣人主食吃米飯、麵,德國人吃麵包、馬鈴薯說實在飲食習慣是天南地北的差 !很! 多!

台灣人晚餐通常吃熱食,但德國人可以吃麵包,配起司、臘腸,對台灣土生土長的我來說,這是早餐啊 當晚餐總覺得沒吃飽…
但對於很愛乳製品的人,德國絕對是個好去處,超市滿滿整櫃都是乳製品任君挑選

台灣是個海島,但德國只有北邊靠海,所以海鮮沒有台灣這麼普遍跟新鮮。
肉類的部分,通常在德國超市賣的肉類也都已處理好,基本上只會看到肉的部分,不見頭、不見手腳,在德國要買個雞腳啊、大腸啊等都要特別去找才買的到。
除了這些,蔬菜水果品種也不太一樣,若要到的德國生活,請再三考慮你是不是個吃貨,或做好飲食大翻轉的準備。

3. 寒暄稱謂
第一次與老爹的家人見面,我問了老爹,要怎麼尊稱他爸媽?老爹一臉疑惑,怎麼稱呼?直接叫名字啊~
我們華語有很多長輩稱謂,阿姨、叔叔、伯父、伯母一堆,德語相對少很多,而且親戚之間都直接叫名字不加稱謂,直接喊朋友父母的名字還真讓我毛毛的一開始確實不太習慣。

相反之,老爹在台灣要記住一堆舅舅、小叔、姨媽、外婆、阿公、奶奶不同的稱呼,而且還混雜台語,這讓他很頭痛
用稱謂有個好處是,我們就算忘記對方名字,也是可以大方說:阿姨好~~(名字就不用特別記了啦!)

4. 方便性大不同
呸呸我是個完全的都市人,習慣逛夜市買消夜、手搖杯,轉角 7-11 繳款、拿包裹。但這種隨手可得的便利性在德國真的遙不可及,因為德國除了餐廳,基本上周日店家不開門營業,上班日商店營業到八點,小城市的話六點半就開始打烊,鮮少 24 小時營業的商店。
德國在路上能買到的小吃種類比較少,節慶期間才會有大規模的小吃攤販。下圖這是在聖誕市集買的,大蒜起司口味 Langos:一種炸麵團淋上醬料的小吃,冷冷冬日吃上一口很不錯~

在德國的好處是,大部分的人有較多的休閒時間,壞處就是臨時要買個醬油來煮菜卻買不到 尤其是連續假期的前夕,超市採買人潮會暴增,因為錯過了採買日,就要等好幾天才買的到了啊啊….

5. 買房一樣有夢,住房習慣卻不一樣
德國大城市的房價跟台灣一樣在飆漲,但德國一般想買房的人不全都想住在都市中心,滿多年輕人喜歡住市郊區,不想遷就城市小公寓,寧可花一點時間在通勤上,也要住的寬廣舒適。

另外德國公寓有一些規定,例如共同區域的維護清潔、陽台能不能曬衣服、能不能養寵物、晚上 10 點後跟假日不能製造噪音等等。所以晚上 10 點後很多人都盡量不洗碗不打掃,怕擾了鄰居的睡眠。
而星期日下午想要挪個沙發、牆上釘個釘子,鄰居可能會來敲門請你星期一再做喔!
所以當然住在郊區的獨棟房子更自由,空氣新鮮、風景更好、開派對沒人來打擾

以上這些也會因為地區不同、個人想法而有差異,但對於不同文化,用開放心態來看待,給予尊重並接受,才能讓相處更融洽

更多異國戀心得分享 藍眼睛不等於浪漫 (1) 異國戀開端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